灵活就业才交几年社保,却赶上“延迟退休”,还有必要继续交吗?
导读
大家好,这里关注民生和养老的惠农小帮手,今天我们再聊一聊与社保相关的那些事儿。
自2025年1月1日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延迟改革与弹性退休制度已同步实施,截止到目前已超4个月。不过,小编隔三差五还是能够收到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发来的私信。
对于选择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者而言,尤其是已经到了四五十岁的年龄仍缴纳灵活就业社保的“大龄”灵活就业人员,令其感到焦虑的因素有2方面:
其一,自身经济收入并不稳定,随着法定退休年龄的渐进式延迟,又需要多缴纳几年社保;
其二,本身社保就交的晚,通常还没交几年,却赶上最低缴费年限延长,缴费压力越来越大。
在这种现状下,不少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尤其是四五十岁还没交几年社保的灵活就业者都会面临一个灵魂拷问: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参保缴费?
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灵活就业者缴纳职工社保有所帮助。
要不要继续交?2种思路
对于要不要继续交社保,笔者个人的看法是:若自身在退休之后还想继续依靠社保养老,那么就有必要继续交。只不过,怎么交?继续交职工社保还是转而交居民社保?倒是值得探讨。
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以个人身份缴纳职工社保的灵活就业人员无外乎有2种选择:
第一:继续缴纳职工基本养保险,然后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二:因个人缴费压力过大而放弃职工社保,转而缴纳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至于灵活就业人员选择缴纳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的主要区别,小编也给大家梳理了一下:
根据上图不难看出,若继续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则每年参保缴费金额相对较多,经济压力较大;但与之对应,退休后基本养老金领得多,且后续能够正常参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调整增加额相对较多。不过需要注意,断缴后不能一次性补缴。
而若转而缴纳居民养老保险,则缴费标准较低,经济压力较小,与之对应60岁之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低,且调整幅度比较低。关键的一点是,居民养老允许一次性补缴。
职工养老VS居民养老,交哪种更划算?如何选?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广大灵活就业人员已经比较清楚两者的区别。那么问题又来了,究竟是继续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是转为缴纳居民养老保险呢?两者相比,哪种更划算呢?
为了方便计算和大家理解,接下来小编以实际案例作为参考,给大家示范一下究竟怎么选。
敏姐(山东人),1974年12月出生,到2024年12月满50周岁,灵活就业社保才刚刚缴满5年,总计缴费金额为4万元。那么,她到底是继续交职工养老保险?还是转为居民呢?
第一步:搞清楚2个问题
①自己还需要交多少年?
若敏姐继续缴纳灵活就业社保,那么根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其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6岁3个月,延迟了15个月,对应退休时间为2031年3月。
而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6年,不再只有15年。这也就是说,等到2031年3月份,敏姐累计参保缴费仅仅只有11年3个月,并未达到最低16年的缴费年限。如此一来,只能按照规定通过延长缴费,才能再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②多少岁能退休?
现实生活当中,不少灵活就业人员交社保的时间相对较晚,或者中途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断缴周期,于是便导致其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缴费年限尚未达到最低缴费年限要求,无法按照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比如像上述示例当中提到的敏姐,其若选择正点退休,那么灵活就业社保的最低缴费年限便为20年,届时其实际退休年龄将达到65岁。
第二步:对比灵活就业和居民养老,哪个更划算?
还是上述提到的敏姐为例,若选择继续以个人身份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则最低缴费年限为20年;若选择缴纳居民养老保险,则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前者,实际退休年龄为65岁,对应时间为2039年12月;后者,实际退休年龄为60岁,对应时间为2034年12月。
由此可见,若其继续选择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缴纳职工养老保险,则还需要缴纳15年,即便是按照缴费基数的最低档参保,缴费金额也要比居民养老保险要多,与之对应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所以,若自身经济条件允许,那么灵活就业社保则更为划算。
继续交职工社保,会不会吃亏?
对于四五十岁的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在对比选择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2种不同的方案时,除了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高低的因素之外,还需要关注“会不会吃亏”这个问题,毕竟按照当前的政策规定,灵活就业交职工社保,费用是100%承担。
第一种情况:若中途断缴或退保,那么100%会吃亏
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规定需由个人承担全部的费用,通常情况下,按月缴费的金额为本人所选择的缴费基数×20%。不过,个人缴费的3/5会计入到社会统筹基金,剩余的2/5会计入到个人账户。若灵活就业参保人员选择中途退保,那么只能退还个人账户当中的钱,计入到社会统筹基金的60%则无法退还,等于亏60%。
所以,基于这个层面,我们也建议灵活就业人员量力而行,若因交不起退保,那么最不划算。
第二种情况:刚开始领养老金,人就走了,也会吃亏
若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在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之后,刚开始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本人就因病去世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领得钱总额往往不会超过已经参保缴费的金额,也会吃亏。
当然,上述这2种情况只是特殊情形,若灵活就业人员能够缴至最低缴费年限,且在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之后能够长期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那么回本周期大概率还是比较短的。
结语
最后,小编再补充一点,无论是灵活就业人员还是城乡居民,个人的建议是社保“应缴尽缴”,毕竟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的政策背景下,社保养老金是咱们普通人养老的重要经济支撑。而且,若自身经济条件允许,那么建议选择缴纳职工养老保险,以确保自身退休之后能够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基本养老金待遇;相反,若自身经济条件较差,那么不妨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待遇水平低,但是100%不亏本。
另外,无论职工养老还是居民养老保险,小编都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的断缴和退保,否则便失去了最基础的养老保障,哪怕是将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也远比退保要强的多得多。
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或见解,期待与大家的沟通和交流。
